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美好生活的个体建构: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的当代旨趣 收藏

美好生活的个体建构: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的当代旨趣

The Individual Construction of a Good Life:The Contemporary Connotation of Heller’s Theory of Daily Life

作     者:张诚 ZHANG Cheng

作者机构: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出 版 物:《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3年第6期

页      面:51-61页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01[哲学] 03[法学] 0101[哲学-哲学] 030301[法学-社会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现代性的批判和重构:马克思与怀特海的比较及中国意义”(19FKSB055)。 

主  题:日常生活批判 异化劳动 资本规训 激进需要 个体美好生活 

摘      要:美好生活作为唯物史观的应然理想,深植于日常生活的现实土壤之中。日常生活的拜物教特征导致了人的“自我异化面貌,个体“自我异化实质在于资本剥削人们生产的劳动异化,劳动异化导向消费领域,社会层面的符号拜物教就此出现。数字化时代,个体生活面临着平台技术与资本剥削共谋的数字规训。从劳动异化到数字拜物教,个体“自我异化的加速反映了日常生活的沉沦现状也预示了推进其变革的可能。东欧马克思主义者赫勒曾提出了变革拜物教的“激进需要主张,认为个体需要的满足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要从个体之维深化自为领域的日常生活变革,实现自在领域的美好生活建构。有鉴于激进需要的日常生活批判,新时代美好生活应从“人本生活“艺术再创造“审美体验几方面实现对资本主义旧生活的超越,进一步彰显唯物史观“社会—生活—人的理论视野。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