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抽象回指的指称内容与可及性研究——以“这”和“这件事”为例 收藏

抽象回指的指称内容与可及性研究——以“这”和“这件事”为例

A study on the referential contents and accessibility of abstract anaphora:Using zhe and zhe jian shi as illustrations

作     者:寇鑫 徐坤宇 KOU Xin;XU Kunyu

作者机构:山东大学文学院250100 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200433 

出 版 物:《语言教学与研究》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年 卷 期:2023年第6期

页      面:88-10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3[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05[文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语抽象名词的叙实性与推理功能研究”(21CYY032)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晨光计划”(WBH4307002)的资助 

主  题:抽象回指 指示代词 名词短语 可及性 

摘      要:抽象回指是先行语为句子性成分的一种回指现象。汉语中常见的抽象回指形式包括指示代词和名词短语。本文以“这和“这件事为例,讨论抽象回指的先行语确认策略、不同回指形式的指称差异及其可及性规律表现。抽象回指的先行语范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管领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语言形式线索帮助确认其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先行语的语义类型与不同回指形式出现的句法环境,发现“这偏好指称纯抽象类和状态类的先行语,而“这件事倾向于指称个体性更强的事件类先行语。这种选择限制倾向使“这和“这件事并不符合基于个体回指提出的可及性规律,这是由于可及性的高低会受到先行语语义类型的影响:语义内容越抽象,可及性越低,但为了减轻认知负担,又需要使用可及性更高的回指形式尽快完成指称。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