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峨眉山地幔柱主要研究进展及四川盆地二叠纪成盆动力学机制 收藏

峨眉山地幔柱主要研究进展及四川盆地二叠纪成盆动力学机制

Advances on the Understanding in the Emeishan Mantle Plume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Permian Sichuan Basin Formation

作     者:孙自明 卞昌蓉 刘光祥 SUN Ziming;BIAN Changrong;LIU Guangxiang

作者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出 版 物:《现代地质》 (Geoscience)

年 卷 期:2023年第37卷第5期

页      面:1089-109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理学] 

基  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深层油气勘探目标评价与优选”(XDA14010406) 中国石化科技攻关项目(P21042-2) 

主  题:峨眉山玄武岩 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二叠纪 动力学机制 四川盆地 

摘      要:近年来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其地幔柱成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关于地幔柱在四川盆地的作用范围和二叠纪成盆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存在认识分歧。基于大量文献调研并结合近期研究,采用深部地幔活动控制表层系统演变的研究思路,系统梳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其深部地质特征。地幔柱是诱发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喷发并形成大火成岩省的主导因素,但地幔柱仅对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具有直接影响,具体表现为地幔柱上涌引起地壳隆升并导致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出现地层差异剥蚀和对盆地中南部二叠纪沉积的控制作用,而盆地中北部中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拉张槽群和“凹凸相间沉积-构造格局的形成则主要受控于南秦岭洋岩石圈板块的拉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