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间质细胞双尾C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建立及其表型分析 收藏

间质细胞双尾C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建立及其表型分析

Establishment and phenotypic analysis of mesenchymal cell bicaudal-C gene conditional knockout mice models

作     者:尹艳爽 李秀 杨志岗 马世泽 曹焱 肖苒 Yin Yanshuang;Li Xiu;Yang Zhigang;Ma Shize;Cao Yan;Xiao Ran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体表组织器官再造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病理科北京100144 

出 版 物:《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年 卷 期:2023年第39卷第9期

页      面:1003-100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3666)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21-I2M-1-052)。 

主  题:小鼠,基因敲除 间质细胞 双尾C基因 条件性基因敲除 他莫昔芬 

摘      要:目的构建间质细胞双尾C(Bicc1)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并对其表型进行分析。方法将CRISPR Cas9方法构建的Bicc1f/+小鼠子代与Pdgfra启动子驱动的Cre小鼠进行杂交,获得子代小鼠,饲养1~2周后提取其脚趾及鼠尾组织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DNA水平检测小鼠基因型;选取经鉴定后生长至3周龄的Bicc1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实验组)、野生型小鼠(对照组)各3只进行后续实验:通过腹腔注射他莫昔芬进行诱导敲除Bicc1基因,于1周后取小鼠肾脏、骨骼肌、皮肤及脂肪组织,一部分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RT-qPCR)鉴定其中的Bicc1 mRNA表达水平;另一部分组织以10%多聚甲醛固定,随后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分析。应用SPSS 2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繁育获得间质细胞Bicc1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基因型为Bicc1^(f/f)Cre+/-,野生型小鼠基因型为Bicc1^(f/f)Cre^(-/-);RT-q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肾脏、骨骼肌、皮肤、脂肪组织中Bicc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肾小球萎缩,肾小囊形状不规则,部分肾小囊消失;骨骼肌纤维排列疏松散乱,肌纤维堆积不致密;皮肤及脂肪组织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成功建立了间质细胞Bicc1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可以为研究Bicc1基因在组织器官间质细胞中的作用提供动物模型;3周龄小鼠间质细胞中敲除Bicc1后1周,其肾脏和骨骼肌发生病理性改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