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青海省天保工程土壤保持效益评价研究 收藏

青海省天保工程土壤保持效益评价研究

Evaluation of soil conservation benefit of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in Qinghai Province

作     者:梁梓澳 王祥福 王维枫 闫珂 李愿会 董文婷 王荣女 LIANG Zi’ao;WANG Xiangfu;WANG Weifeng;YAN Ke;LI Yuanhui;DONG Wenting;WANG Rongnü

作者机构: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院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 

出 版 物:《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2023年第47卷第5期

页      面:181-18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8[工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林业与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院2021年科技创新项目(XBJ-KJCX-2021-16)。 

主  题:土壤保持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 天然林保护工程 土地利用 空间特征 

摘      要:【目的】评估青海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实施20年来土壤保持量及空间分布特征,了解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状态,为推动地方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多年气候数据和土壤数据对青海省土壤保持量进行计算并在GIS平台上进行空间分析,探明在天保工程实施下土地利用类型、行政区、地形等因子影响下的土壤保持情况,并评估天保工程土壤保持效益。【结果】①2000—2020年,青海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裸地为主。由于天保工程的实施,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在乔灌林地面积的扩张和裸地面积的减少,东部大面积灌木林地和草地转为乔木林地,草地和灌木林地是乔木林地面积增长的主要来源;②天保工程实施的20年间,土壤保持量增加了4.950×10^(6) t,但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呈现东部和南部较高、西北部较低的态势;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各异,乔木林地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最高,灌木林地土壤保持总量在20年间增加最多;④在不同行政区中,海东市、西宁市和黄南州土壤保持量20年间增加最多;④在海拔和坡度方面,20年间海拔梯度[1667,2600)m和较陡坡[15°,25°)的土壤保持效果较好,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最大。【结论】天保工程的实施显著增强了青海省土壤保持功能;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是青海省土壤保持量增长的主要类型;海拔梯度[1667,2600)m和较陡坡[15°-25°)的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效果较好,应继续加强保护。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