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主体·场域·意义:基于仪式观的非遗活态传播路径研究 收藏

主体·场域·意义:基于仪式观的非遗活态传播路径研究

作     者:赵佳丽 

作者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出 版 物:《视听》 (Radio & TV Journal)

年 卷 期:2023年第10期

页      面:127-130页

学科分类: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基  金: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及其东缘人文地理研究中心开放课题一般项目“人地关系视阈下羌族非遗文化符号活态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RWDL2022-YB009) 成都理工大学珠峰科学研究计划:青藏高原东缘藏彝走廊非遗文化地理图谱构建团队成果(编号:80000-2022ZF11417)的研究成果。 

主  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播仪式观 活态传播 

摘      要:非遗作为人文资源,在乡村振兴的历史横切面下被赋予了活化活用的时代要求。结合对羌族乡村非遗的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非遗传播的现存困境在于,在“流量为王的逻辑下,传播主客体相互牵制;去情境化的信息传递导致时空失衡;非遗作品中承载的原始意义符号在消费中被改写,非遗消费走向异端。要想建立新的非遗活态传播模式,继而反哺乡村精神和物质文明进步,需要在主体维度通过组织化确保共同参与仪式,在场域维度通过具身化确保身心时空同在,在意义维度通过秩序化确保民族信仰延续。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