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诗》时代长江文化意义生成与意指可及 收藏

《诗》时代长江文化意义生成与意指可及

The Generation and Reachable Mean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Culture in the Era of Poetry

作     者:王列生 WANG Lie-sheng

作者机构: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 

出 版 物:《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23年第37卷第5期

页      面:56-68页

学科分类:1304[艺术学-美术学] 01[哲学] 0601[历史学-考古学] 13[艺术学] 0101[哲学-哲学] 060107[历史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06[历史学] 060109[历史学-专门考古] 010106[哲学-美学] 

主  题:长江文化 意义生成 《诗》时代 混沌态可及 边缘化可及 区域性可及 集合与聚焦 日常人文风尚 国家意识形态 

摘      要:《诗》时代四百多年,江汉之域南国之土得“由北向南王化风气之先“由内而外合力驱动,从而自商末周初《二南》至《江汉》宣王中兴直至整个时代终结,得以渐进孕育日常人文风尚的同时,同步实现周邦国与楚为代表诸多地方国的国家意识形态构建。无论日常文化涵化还是文化精神强化,其直接后果都是区域长江文化的无限意义生成与不朽价值凸显。但是,这一意义生成和价值凸显,并非长江文化所在时空全称性肯定,在时序差异与区域隔离的更大长江流域范围内,异域文化形态同样异彩纷呈,所以长江文化观念及长江文化本身,都存在意指可及的存在限制。《诗》及其关联文献足以说明,其可及性在定位时域内,始终处于混沌性可及、边缘化可及和区域性可及状态,也就是从属于地域而非流域的想像力思维梯级。正因为如此,历史语指有效的集合态陈述必须尊重这一前提,亦如现实语用重拟的聚焦态长江文化保护与开发命题,其价值实现必须充分获得存在性命题转换的逻辑自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