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湖北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七子花群落特征与种群结构 收藏

湖北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七子花群落特征与种群结构

作     者:张东 宋帅帅 吴浩 邓正群 史红文 宿秀江 李迪强 江明喜 魏新增 

作者机构: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 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湖北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湖南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 版 物:《植物科学学报》 (Plant Science Journal)

年 卷 期:2023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01225 31770572) 

主  题:濒危植物 特有种 七子花 种群大小级结构 重新发现 物种组成 

摘      要: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 Rehder)为我国特有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威胁植物名录。2022年8月,被认为在湖北消失115年的七子花,在谷城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被重新发现。本研究以新发现的3个七子花种群(傅家寨、玉皇阁和李庙镇)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生境特征、伴生群落物种组成、种群结构和受威胁因素。分布区的植被为典型的落叶阔叶林,以小叶鹅耳枥(Carpinus stipulata H. J. P. Winkl.)、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old & Zucc.)、七子花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为优势种。新发现种群共记录到151株七子花,基本都分布于海拔1000-1300米的山脊或崖壁上。七子花的大小级结构图呈纺锤型,表明新发现种群为衰退型,实生苗更新不足。新发现的151株个体中有137株(91%)产生萌蘖,共产生936个萌蘖,平均每株6.83个。大量的萌蘖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幼苗的不足,使该物种能够占领其生态位,利于种群的维持。新发现种群位于偏远山区的山脊和崖壁上,人为干扰较小,因此可以推测内因是其种群衰退的主要驱动力。建议对周边区域开展更大规模的调查,同时采用包括就地保护、人工扩繁、迁地保护和野外回归在内的整合保护计划加强对七子花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