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人类颅骨筛状眶与多孔性骨肥厚研究回顾 收藏

人类颅骨筛状眶与多孔性骨肥厚研究回顾

A research review of porotic hyperostosis and cribra orbitalia of human skull

作     者:赵东月 李昊潞 ZHAO Dongyue;LI Haolu

作者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出 版 物:《人类学学报》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3年第42卷第4期

页      面:564-57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6[历史学] 060109[历史学-专门考古]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CKG02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1521607) 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7JZ072)。 

主  题:古病理学 筛状眶 多孔性骨肥厚 

摘      要:筛状眶(Cribra orbitalia)和多孔性骨肥厚(Porotic hyperostosis)是考古出土人类骨骼遗存上最常见的两种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颅骨穹窿和眼眶部位骨骼表面的多孔性损伤、板障增厚和皮质层变薄。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众多学者对这两种现象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认为筛状眶和多孔性骨肥厚与贫血、坏血病、传染性疾病、创伤、文化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可以反映古代人群的饮食结构、生业经济模式、营养健康状况、医疗卫生条件等方面的信息。国内对筛状眶和多孔性骨肥厚的关注相对较晚,专题研究较少,但我国人骨遗存出土数量多,年代跨度大,地域分布广,为进一步广泛深入研究筛状眶、多孔性骨肥厚以及其他病理现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回顾筛状眶和多孔性骨肥厚的发现与命名、诊断和分级、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这两种病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对相关主题的后续研究有所助益。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