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我国昼夜非对称性增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收藏

我国昼夜非对称性增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diurnal asymmetric warming and its drivers in China

作     者:何昶 邓建明 陈爽 HE Chang;DENG Jianming;CHEN Shuang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南昌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31 重庆佳兴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0000 

出 版 物:《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年 卷 期:2023年第40卷第5期

页      面:596-60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14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青年科学家小组项目(E1SL002)资助 

主  题:气候变化 非对称性增温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摘      要: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昼夜增温呈现非对称性,即夜间增温速率大于白天增温速率,但该现象还未引起广泛关注。为了解我国昼夜气温日温差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搜集我国838个气象站点历史观测数据,运用趋势检验等方法,对1952—2018年间气温日温差(DT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间上,全国年平均DTR最高的地区分布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其次是东北和华北地区,最低为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季节上,一年中月平均DTR总体呈多峰分布,其中春季、秋季各有1个波峰,夏季有1个低谷;长期来看,1952—2018年期间年平均DTR呈下降趋势(=-0.396;p0.01)。DTR的长期变化与蒸发量、日照时数、纬度和海拔呈正相关,与风速、降水量、相对湿度、站点气压、总云量和经度呈负相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