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醛对杨梅主要致病菌桔青霉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
Antifungal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Perillaldehyde against Penicillium citrinum,a Major Fungal Pathogen of Myrica rubra作者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果品采后处理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蔬菜采后保鲜与加工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果蔬保鲜与加工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0
出 版 物:《食品科学》 (Food Science)
年 卷 期:2023年第44卷第15期
页 面:196-20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832[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705[医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07[理学] 08[工学] 071005[理学-微生物学] 083203[工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10[医学]
基 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C02015) 温州环大罗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科技支撑项目(WZDLS2021-10)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2100505)
摘 要:紫苏醛是从紫苏叶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绿色安全的天然抑菌物质,同时也被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到食品生产中。本研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孢子萌发率和菌丝生长抑制实验探究了紫苏醛对杨梅主要致病菌桔青霉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研究桔青霉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细胞膜损伤机制、膜脂过氧化情况以及官能团变化,探讨桔青霉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紫苏醛对桔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0μL/L;经过120μL/L紫苏醛处理后菌丝生长得到完全抑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上升,与未处理组相比,经过90μL/L紫苏醛处理的桔青霉中麦角固醇、总脂质、几丁质水平和线粒体ATP酶活力分别下降了80.00%、81.25%、64.97%和87.40%,破坏了桔青霉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胞膜正常生理功能;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紫苏醛处理后的桔青霉头部扫帚状分生孢子头消失,菌丝出现断裂、消融等现象,同时细胞膜遭到破坏,内容物外泄,细胞内部发生皱缩。与0 h相比,处理5 h时120μL/L紫苏醛处理组的桔青霉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核酸泄漏量分别增加了71.20%、210.93%和117.31%,验证了细胞膜损伤情况;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发现,紫苏醛处理的桔青霉羟基、甲基、芳香族碳骨架、苯环碳骨架等官能团含量下降,内部物质被逐渐消耗。综上,紫苏醛对杨梅主要致病菌桔青霉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改变膜通透性、干扰能量代谢及破坏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等途径发挥抑菌作用,可作为天然保鲜剂具有一定研究和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