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鲁西北平原地下水高氟与高碘成因分析 收藏

鲁西北平原地下水高氟与高碘成因分析

Mobilization Mechanisms of High Fluorine and Iodine Groundwater in the Northwest Shandong Plain

作     者:吴光伟 李浩林 王庆兵 顾莎 郭梓烽 刘中业 WU Guangwei;LI Haolin;WANG Qingbing;GU Sha;GUO Zifeng;LIU Zhongye

作者机构: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中南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济南250014 山东昊润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209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济南250014 

出 版 物:《岩矿测试》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年 卷 期:2023年第42卷第4期

页      面:793-80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501[工学-水文学及水资源] 0815[工学-水利工程] 

基  金: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委托项目“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与治理”(37000021P140003100625)。 

主  题:鲁西北平原 地下水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层次聚类分析 

摘      要:地下水作为鲁西北平原的主要水源,查明高氟、高碘地下水的成因和联系十分必要,可为当地的饮用水安全及解决地方病的研究提供借鉴。目前中国对鲁西北地区浅层高氟地下水的研究较多,但对深层高氟地下水的成因、高氟地下水和高碘地下水的联系有待加强。本文旨在揭示鲁西北平原地下水中氟与碘的空间分布特征,推测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制,查清碘在地下水系统中富集的关键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探讨地下水中高氟与高碘的关系。采集浅层(0~55m)、中层(55~225m)、深层(225m)地下水样品326件,并对18个水化学参数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将地下水样品划分为高氟地下水、高碘地下水和高氟高碘地下水。再结合常规水化学指标和沉积物组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高氟、高碘地下水的成因及联系。结果表明:高氟地下水与高碘地下水通常伴生出现,且高氟地下水和高碘地下水分布区水化学环境类似,高氟地下水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下0~40m、50~110m以及225~305m深度内,其最大值(13.71mg/L)出现在地面以下110m深度处;高碘地下水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下0~10m、55~65m以及225~285m深度内,其最大值(4.601mg/L)出现在234m深度处。含氟矿物萤石(CaF2)的溶解、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离子交换可能是高氟地下水的主要形成机制;地下水中的碘主要来自鲁西北平原沉积物中海洋生物和有机质,地下水受强烈的蒸发作用,水走盐留,水中碘浓度不断增加,沉积物淋溶以及氨氮和硫化物的还原溶解可能是导致地下水高碘的主要过程,弱碱性的水环境、还原条件和有机质的存在都是高碘水形成的重要因素。研究区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弱碱性的还原条件同时促进了氟和碘的富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