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台湾海岸山脉同造山盆地古热流值的估算:基于镜质体反射率约束下... 收藏

台湾海岸山脉同造山盆地古热流值的估算:基于镜质体反射率约束下的一维盆地模拟

Estimation of Paleo-geothermal Flow of the Synorogenic Basin in the Coastal Mountains,Eastern Taiwan:One-dimensional Basin Simulation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Vitrinite Reflectance Measurements

作     者:赵武 单业华 胡斯敏 郑剑 ZHAO Wu;SHAN Yehua;HU Simin;ZHENG Jian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出 版 物:《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年 卷 期:2023年第47卷第4期

页      面:750-76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020422)资助。 

主  题:同造山盆地 盆地模拟 镜质体反射率 古热流 

摘      要:台湾东部海岸山脉上新世‒更新世同造山盆地记录了北吕宋岛弧与欧亚板块之间的斜向碰撞过程。目前关于该盆地的构造属性存在着两种绝然不同的认识,即“热的弧前盆地和“冷的碰撞盆地。本文采集了海岸山脉南部泰源向斜西翼更新统八里湾组泥岩样品,测量了其有机质的镜质体反射率(Ro)。Ro测量值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与相对埋深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6、0.43和0.67,反映出样品中同生镜质体在数量上远超过原生镜质体。由于同生镜质体和原生镜质体无法简单区分,本文将最小值和平均值分别作为原生镜质体平均镜质体反射率的下界和上界,采用一维盆地模拟技术计算出在给定剥蚀厚度和热流值的范围下的理论镜质体反射率。通过对比理论和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我们发现:①八里湾组所有地层段与中段、上段在镜质体反射率(Ro)的偏差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意味着在中段开始沉积时下段卷入到褶皱冲断带中;②对于上段获得盆地剥蚀厚度解的下限是3.2~4.8 km,对应的热流值小于0.68~1.00 HFU(36.84~41.87 mW/m^(2)),表明同造山盆地是一个“冷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