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论“本体诠释学”与“中国诠释学”的内在关联 收藏

论“本体诠释学”与“中国诠释学”的内在关联

On Onto-Hermeneutics in Its Intrinsic Relation to Chinese Hermeneutics

作     者:[美]成中英 CHENG Chungying

作者机构: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 

出 版 物:《哲学分析》 (Philosophical Analysis)

年 卷 期:2023年第14卷第4期

页      面:48-61,196,19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2[哲学-中国哲学] 

主  题:本体诠释学 中国诠释学 经典诠释 本体 诠释 论孟 易传 

摘      要:“本体诠释学是“中国诠释学最早的建构。对此,尤其要对“诠释一词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区别“诠释和“解释,以避免概念上的混淆。不能假设“中国诠释学已经存在。“诠释的现象在中国思考中并没有形成客观的研究体系,有待现代中国哲学思想者来加以建构和说明,建构和说明之道在于积极理解古代中国哲学体系形成的过程。基于《易传》形成的中“本体一词在传统中国哲学中的根源性与奠基性,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都可以归于对“本体的描述、分析、经验整合、理解诠释、概念创新,以及理性直观。“本体一词不可简单说为“存在,也不可以把“本体论看成是西方的“存在论(ontology),或用西方的“存在论翻译中国的“本体论(bentilogy,generative ontology),后者具有根源变化与创造发展的动态形象与状态,其一贯的基本意义从先秦易学到当代理学与心学并无变化。在此一理解中,如何掌握经典或经典文本的形成,自然涉及一个意义发生和意义整合与提升的过程。如此才能认清诠释如何发生:诠释即主体对客体的理解认知,以及正确与适当的表述和表达,构成人的心智活动。对经典本体意义与概念的形成有所认知,说明何为中国哲学中的诠释活动,然后可以定义什么是中国诠释之学。四书中《论语》《孟子》的概念和词句为孔孟所创建,依据本源和心性之体的本体概念可以说明其文本意义的形成。中国经典本文意义创造的十一条基本原理,作为中国传统诠释活动的理论基础,构成一个“中国诠释学的体系框架。“中国诠释学包含“本体诠释学,并以之为创造经典文本之动力与目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