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过晚播小麦高产密度和氮肥调控效应分析
Analysis of High-Yielding Planting Density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in Super-Late Sowing Wheat Following Rice作者机构: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江苏扬州225009 扬州市农业农村局江苏扬州225000
出 版 物:《作物杂志》 (Crops)
年 卷 期:2023年第4期
页 面:126-135页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172111)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YCSL202107)
主 题:小麦 过晚播 产量 品质 氮效率 经济效益 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为了探索适宜过晚播小麦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针对过晚播(较适播期推迟30d以上)小麦,采用播种密度、施氮量和氮肥运筹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技术组合对产量、氮素利用率、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以及氮肥运筹对过晚播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品质形成以及经济效益有显著的调控效应,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以33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5:1:2:2与6:0:2:2氮肥运筹处理的产量高于4:2:1:3运筹处理。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纯收入先增加后下降,6:0:2:2氮肥运筹处理的纯收入较高。在基本苗330万株/hm^(2)、施氮量225kg/hm^(2)、氮肥运筹5:1:2:2和6:0:2:2处理下,氮肥偏生产力、氮素生理效率、氮素表观利用率和产量均较高。随密度增加,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湿面筋含量与沉降值则先增加后降低,容重持续增加;随着施氮量增加,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均增加,淀粉含量与容重表现则相反。综合考虑,扬麦23过晚播条件下适宜栽培技术组合为基本苗330万株/hm^(2)左右、施氮量225kg/hm^(2)、磷、钾肥用量均为90kg/hm^(2)、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或6:0:2:2时,可获得6750kg/hm^(2)以上目标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