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农业现代化六大突出标志
作者机构: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
出 版 物:《新农业》
年 卷 期:2010年第1期
页 面:4-5页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主 题:农业现代化建设 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现代化 龙头企业 根本途径 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业产业化 农产品质量安全 辽宁省 成功之路
摘 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农村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向。立足国情、省情和发展阶段,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就会走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成功之路。总结辽宁省现代农业,已形成六大突出标志。 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高效载体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联结机制,以农户为基础,以企业为龙头,将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生产加工流通各领域贯穿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实行一体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通过“龙头公司+农户+基地+龙头公司+中介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的经营方式,将分散的小农户、零散的种养业组合起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推动粗放的数量型生产向集约的质量效益型生产转变,有效地增加农户收入。没有产业化,就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辽宁新大地实业集团通过发展树莓深加工,带动2万农户培育树莓连片生产基地4万亩,平均每户农民增收5000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近年来,辽宁省涌现出一批“百头猪“千只羊“十万羽鸡的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户,使养殖效益大幅增加。发展农业产业化,将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延伸到生产链条中,实现从原料产地到加工车间、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到2008年底,辽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400个、绿色食品820个、有机食品230个。通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和精深加工业的发展,使农产品资源转化领域不断扩大、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到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增加值1156亿元,相当于当年农林牧渔增加值的88. 8%。 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运行标志 标准化不仅是现代农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证。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纳入规范的生产和管理轨道的活动,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控制农产品生产过程、防止源头污染、实施预防为主的最有效措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目前,仅在农药残留限量指标上,国际食品法典(CAC)有2572项,欧盟有22289项,美国有8669项,日本有9052项,并且农产品质量管理日益向工业品靠拢,如产品追溯制度等已普遍应川。到2008年底,全省共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225项,900/0左右的主要农业品、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实现了有标准可依;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22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360个,县级标准化示范区732个,覆盖面积2000多万亩。 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支撑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在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下,如何实现保供给、提质量、促增长、增效益是摆在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惟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缓解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扩展农业发展领域,提升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每一次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都带来了农业发展新的飞跃。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稻作研究所等单位培育的沈农265、辽星I号等超级稻品种,百亩高产田平均亩产量突破800公斤,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突破750公斤,充分展示了科技的增产潜力。设施农业也是科技含量高的产业,2008年,辽宁设施种植业生产面积653万亩,总产值334亿元,平均亩效益是普通粮食作物的10-30倍,直接带动了近300万农民实现增收。 国际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已经融入了国际经济大循环。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与国际接轨,与世界融合,在国际的大背景下求生存求发展。截至2008年底,辽宁农产品出口企业达到1454家,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68家,超过500万美元的173家。全省与22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农产品国际贸易,初步形成了以大连为主的辽南水产品出口基地,以盘锦为重点的稻米出口基地,以沈阳、丹东为重点的水果蔬菜出口基地及辽宁中部和辽西、辽北地区为重点的畜禽产品出口基地,辽西地区为重点的花卉出口基地。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业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的提高。 机械化是农业现代他的重要手段 没有机械化就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说,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仪能够把多数农民从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农民共享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缓解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矛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社会稳定,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同时,节省的大批劳动力可以从事二、三产业,大幅度提高现金收入。 合作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必然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