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情”到“恨官”:18—19世纪山东绅民抗粮动因的转变
作者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 版 物:《北大史学》 (Clio at Beida)
年 卷 期:2013年第1期
页 面:151-170,39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嘉道年间 田赋征收 乾隆时期 吏道 绅衿 藩臬 银贵钱贱 鄂容安 牧令 和珅
摘 要:18世纪,山东绅民的抗粮行为常被清廷认为缘自其民情兼具刚狠和晓文的特质,而较少与官府失当联系在一起。嘉道年间,随着州县官吏在田赋征收中盘剥程度的加重,山东绅民时常通过京控渠道进行抗议。但因清廷的整饬始终不见成效,绅民对官府的仇怨持续发酵。至咸丰年间,在州县官因税收压力倍增而继续加重对乡村的盘剥,又未能有效掌控团练的情况下,恨官久矣的山东绅民遂借团练之力,频繁而激烈地反抗州县的田赋征收。耐人寻味的是,正是官方自身相信,吏道之堕实为团练抗粮的根源,绅民的责任反而获得理解和宽容,提示出当时的吏治危机已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山东绅民抗粮动因从民情向恨官的转变既折射出清王朝自18世纪末开始日渐凸显的吏治危机与官民对立,也预示着晚清以降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种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