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天镇辛窑子早更新世马科化石新材料
The first description of Equidae(Perissodactyla,Mammalia)from Xinyaozi Ravine in Shanxi,North China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国家博物馆环境考古研究所北京100006
出 版 物:《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Vertebrata Palasiatica)
年 卷 期:2023年第61卷第3期
页 面:212-24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编号:XDB 26030304)资助
主 题:山西天镇辛窑子沟,泥河湾盆地 早更新世,泥河湾层 马科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在桑干河盆地一带考察泥河湾层时,在山西省天镇县南高崖乡的辛窑子沟一带发现了很多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并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最近的研究系统记述了马科化石的5个种,加上此前曾记述过的1个种,在辛窑子沟一带的早更新世地层中产出的马科化石至少有6个种。其中古马型马有4种:三门马(Equus sanmeniensis)、德氏马(***)、黄河马(***)和古马(***);两种三趾马:中国长鼻三趾马(Hipparion(Proboscidipparion)sinense)和山西近三趾马(H.(Plesiohiparrion)shanxiense)。研究表明在早更新世期间新出现的古马型马的多样性是显著的,仅在辛窑子动物群中就有4种。而延续到早更新世的三趾马这些新近纪残留类群在辛窑子动物群中仍然有两个种。三门马和中国长鼻三趾马是早更新世期间真马与三趾马共存的最典型代表。它们在中国的产出地点很多,分布也较广,并有较大幅度的重叠。辛窑子动物群中马科化石种类的多样性表明它们所依赖摄食的植被也应存在较大的多样性。高冠的颊齿和发育的白垩质及完全臼齿化的前臼齿指示这些马科种类食物粗糙,很可能是单子叶草类。它们的栖息地应为草原草甸环境,且其范围较大,以便满足6个马科种类在那里摄食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