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口头诗学的中国“旅行”——从朝戈金的《口传史诗诗学》谈起 收藏

口头诗学的中国“旅行”——从朝戈金的《口传史诗诗学》谈起

作     者:刘艳超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北京102488 

出 版 物:《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年 卷 期:2023年第3期

页      面:134-140页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畲族口传史诗演述传统与多民族交融互动研究”(项目编号:21CMZ022) 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博士基金项目《“两创”与〈格萨尔〉史诗经典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QB-070)阶段性成果 

主  题:《口传史诗诗学》 朝戈金 口头诗学 冉皮勒研究 全观诗学 

摘      要:发端于西方的口头诗学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渐次被译介至中国,并对国内不同领域的知识生产形成了多重影响。由朝戈金所著的《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一书,系这一域外理论与中国本土传统熔铸而成的重要著作。该书问世迄今,对中国人文学术研究影响甚大,其多元化的学术价值值得以中西方学术演进的双重视角重新审视。首先,该书以冉皮勒及其演唱本作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路径坚守了国际史诗研究中的“歌手立场,并旨在以歌手作为切入视点进而探寻口头诗歌的创编法则。其次,该书推动了中国史诗观念的跃进。史诗由一种书面文本渐次被视为一宗活态演述传统,这一观念更新进一步推动中国史诗研究的学术转型。再者,该书以文本阐释和传统重构建立了田野“再认证的工作模型。这一模型的建构离不开文本形态的考辨、文本观的更新、文本分析的实践及程式化风格的抽绎。就中国口头诗学研究而言,该书及其蕴含的学理价值成为后续关乎人类表达文化之理论研索的重要原点。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