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江苏南通近岸区晚第四纪沉积序列的沉积相特征与定年 收藏

江苏南通近岸区晚第四纪沉积序列的沉积相特征与定年

Sedimentary facies characteristics and dating of the late Quaternary sedimentary sequence in the nearshore coastal area of Nantong,Jiangsu Province,China

作     者:刘健 张欣 丁璇 仇建东 王红 安郁辉 LIU Jian;ZHANG Xin;DING Xuan;QIU Jiandong;WANG Hong;AN Yuhui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237 崂山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青岛26623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 

出 版 物:《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年 卷 期:2023年第43卷第3期

页      面:35-4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704[理学-海洋地质] 07[理学] 0707[理学-海洋科学]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147)。 

主  题:下切河谷 沉积序列 沉积相 光释光测年 晚第四纪 江苏南通 

摘      要:近三十多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3期下切河谷的形成与演化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但以往对晚第四纪早期和中期下切河谷充填层序年龄的限制还很欠缺。为了探讨这些下切河谷及其沉积充填的形成时间以及下切河谷形成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对江苏南通近岸区孔深79 m的全取芯钻孔(JC-1205)岩芯开展了综合测试(沉积物粒度、底栖有孔虫、光释光(OSL)测年和AMS^(14)C测年)和沉积相分析。结果表明,该孔所揭示的晚第四纪沉积序列可划分为4个沉积单元(从下至上为DU 4—DU 1),中—下部3个沉积单元(DU 4—DU 2)为3期直接接触的河流沉积,上部DU 1为近岸海洋沉积(从下至上包括潮道沉积、浅水潮下带—内陆架沉积和潮坪沉积)。晚第四纪海平面变化是控制钻孔位置附近区沉积序列形成的主要因素,晚第四纪早期和中期的下切河谷及其充填沉积(DU 4和DU 3)分别形成于MIS 6和MIS 4,而与晚期下切谷相关的河间地的洪泛平原沉积(DU 2)形成于MIS 2;MIS 4时期下切谷的发育使得其下伏的MIS 5海洋沉积被侵蚀殆尽,而MIS 3时期相对较高的地势导致了沉积间断的出现。DU 1形成于MIS 1晚期,其底部的潮道沉积在其发育过程中对其下伏沉积物(可能形成于MIS 2晚期—MIS 1中期)的侵蚀造成了DU 1和DU 2之间超过10 kyr的沉积缺失。本文的研究成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下切河谷的形成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约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