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针刺干预慢性颈痛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收藏

针刺干预慢性颈痛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Resting State-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in Chronic Neck Pain

作     者:李思瑢 林敏 陈嘉珊 叶芮研 LI Sirong;LIN Min;CHEN Jiashan

作者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 

出 版 物:《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3年第47卷第7期

页      面:830-834页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基  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21ZX011) 

主  题:慢性颈痛 脑功能成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针刺 中枢机制 研究进展 

摘      要:[目的]总结近年来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在针刺干预慢性颈痛中的研究进展。[方法]以“慢性颈痛“针刺“fMRI为检索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检索近5年来国内外针刺干预慢性颈痛的rs-fMRI的研究文献,分析针刺对慢性颈痛患者脑功能调节特点。[结果]岛叶、前扣带回、前额皮质、杏仁核等“疼痛矩阵的脑功能改变与慢性颈痛的发生与情绪体验密切相关。岛叶、前扣带回、前额皮质、杏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等功能核团是针刺缓解慢性颈痛疼痛程度及改善负性情绪的关键脑区。[结论]针刺通过调节慢性颈痛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相关的脑功能区发挥治疗作用,利用rs-fMRI观察治疗前后关键脑区的信号变化及功能连接,不仅能够客观评价针灸治疗慢性颈痛的临床疗效,还能进一步探究其神经影像学机制,有望为后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与手段。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