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重新定义“树木分解”:基于经验视角与生态功能的枯木管理策略 收藏

重新定义“树木分解”:基于经验视角与生态功能的枯木管理策略

Re(de)fining Decomposition:Entangling the Experiential Lens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in the Deadwood Management Strategy

作     者:方咏昕 Joyce FONG

作者机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景观设计系夏洛茨维尔22903 

出 版 物:《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年 卷 期:2023年第11卷第1期

页      面:96-106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7[理学]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树木分解 演替 土壤培养 森林管理 城市林业 倒木 

摘      要:在高密度及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环境中,树木通常仅被视为一种构造空间的材料。以中国香港为例,一旦遭遇气象灾害,倒伏的行道树便会造成道路受阻等后果,倒木也因此逐渐被赋予了“具有破坏性的文化含义。而在美国夏洛茨维尔的城市森林——天文台山上,倒木却摆脱了垃圾填埋场的归宿,平静地在地面上滋养着微观世界,为生态系统孕育新的生命。一树枯而万物生,这既是来自死亡的馈赠,也是树木的重生。受启发于倒木在中国香港和夏洛茨维尔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本项目试图通过设计消解人们对枯木的文化误读。本项目是弗吉尼亚大学景观设计学硕士课程首个基础设计课的设计方案。项目旨在将“树木分解重新定义为一个令人愉悦的过程,并借助低干预手段来更新人们对枯木的惯常看法。笔者首先通过实地考察,以身体感知及测量了解场地,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场地地图。而后通过观察及描述人们当前与枯木的互动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对树木在分解过程中与周遭环境形成的空间构造的理解。在随后的项目发展中,笔者超越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概念,着重研究枯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从而构思能促进物种间相互作用的设计方案。最后,项目通过地形改造、材料重组和可视化设计等简单操作,鼓励人们更加积极地与枯木互动,从而促成与生态系统的互惠关系。唯有切身体验到枯木在特定空间中随时间流逝而产生的演变,人们才能够认识并欣赏枯木之美。当我们重新将自然引入城市,营建“城市森林,枯木管理也将成为树木管理策略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设计途径引导大家将枯木视作有益的生命体,或许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对枯木根深蒂固的负面印象。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