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旧学新知:明清番薯种莳与藏种知识的生产及传播 收藏

旧学新知:明清番薯种莳与藏种知识的生产及传播

New Techniques Based on Existing Knowledge: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Methods of Sweet Potato Cultivation and Roots/Slips Storag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     者:杜新豪 李昕升 DU Xinhao;LI Xinsheng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190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南京211189 

出 版 物:《自然科学史研究》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3年第42卷第1期

页      面:54-6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8[哲学-科学技术哲学] 

基  金:中科院青促会课题“作物历史与中国社会”(项目编号:2020157)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明清以来番薯资料集成汇考”(项目编号:2021SJZDA116)。 

主  题:番薯 藤蔓 薯蓣 窖藏 知识生成 

摘      要:番薯原产于热带美洲地区,明代中后期经东南亚传入中国。作为一种无性繁殖的块根作物,其种植技术与中国传统以“五谷为代表的谷类种植法有所不同。在传入初期,农学家围绕其“栽种法则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现了种植技术的本土化;嗣后在其北传的过程中,闽浙的越冬留种法并不适用于寒冷的北方地区,当地人们逐渐摸索出窖藏的技术来保存薯种。明清时期形成的番薯栽培与留种技术并不是全然的“新知,中国传统薯蓣作物种植法、储谷法、冬季窖菜法与块茎作物留种法等“旧学皆为番薯新知识的生成提供了有益借鉴。藉由此,本文提出应以动态的观念审视新作物种植技术的生成过程,为考察外来作物的栽培技术史提供一个新视角。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