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新疆野杏天然更新幼株的个体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 收藏

新疆野杏天然更新幼株的个体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atural regeneration young plants of Prunus armeniaca in Xinjiang,China

作     者:石荡 郭传超 蒋南林 唐莹莹 郑凤 王瑾 廖康 刘立强 SHI Dang;GUO Chuan-Chao;JIANG Nan-Lin;TANG Ying-Ying;ZHENG Feng;WANG Jin;LIAO Kang;LIU Li-Qiang

作者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乌鲁木齐830052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院新疆伊宁839300 

出 版 物:《植物生态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年 卷 期:2023年第47卷第4期

页      面:515-52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课题(2021xjkk0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60190) 农业农村部服务项目(125A0605) 

主  题:野杏 新疆 种群更新 生境条件 个体特征 分布格局 

摘      要:为探究新疆野杏(Prunus armeniaca)种群天然更新幼株个体的生长现状与空间分布格局,该研究选择野杏集中分布的霍城县大西沟、新源县杏花沟和巩留县小莫乎儿沟为研究地,分别在3处研究地设置林下、林窗以及空地样地,观测幼株的分布密度、基径、高度以及冠幅,并采用5 m×5 m相邻格子样方法(7个聚集度指数)判定分布类型,点分布格局法计算聚集强度。新疆野杏天然更新幼株特征如下:(1)分布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杏花沟、大西沟、小莫乎儿沟,林窗显著大于空地和林下,种群天然更新强度为325株·hm^(-2)。(2)基径为小莫乎儿沟、大西沟显著大于杏花沟,空地显著大于林下和林窗,种群天然更新基径约1.7 cm。(3)高度为大西沟、小莫乎儿沟显著高于杏花沟,空地显著高于林下和林窗,种群自然更新高度为77.0 cm。(4)冠幅为大西沟显著大于小莫乎儿沟和杏花沟,空地显著大于林窗和林下,种群天然更新冠幅为38.7 cm。(5)有幼株的样地共22块,在5 m×5 m样方中,呈聚集、均匀与随机分布样地的比例分别为63.6%、27.3%和9.1%。(6)点分布格局中更新幼株在林下、空地多呈聚集分布,尺度为5–8 m时聚集强度最大;在林窗主要呈随机分布,尺度为1 m时聚集强度最大;其在不同生境的空间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到随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区域与生境类型均会显著影响野杏更新幼株的个体特征,表现为大西沟、小莫乎儿沟混交的林分类型更有利于幼株生长。林下严重抑制了更新幼株的分布数量,林窗利于种子的萌发定植,但幼株生长受阻,空地窗口条件利于更新幼株的生长发育。整体上种群更新障碍显著,现有更新幼株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其对生境变化、生存胁迫以及放牧干扰等因素作出的自然选择,是种群寻找可以延续发展的策略。在此背景下,应加强保护干预,以促进新疆野杏种群更新。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