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杞麓湖外源污染物入湖途径及其污染负荷调查研究 收藏

杞麓湖外源污染物入湖途径及其污染负荷调查研究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Way and Pollution Load of Exogenous Pollutants Entering Qilu Lake

作     者:崔同昆 夏权斌 张跃 胡成方 赵帅 CUI Tong-kun;XIA Quan-bin;ZHANG Yue;HU Cheng-fang;ZHAO Shuai

作者机构:红河州大型灌区管理局(红河州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保护管理局)云南蒙自661100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通海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云南通海652700 

出 版 物:《四川环境》 (Sichuan Environment)

年 卷 期:2023年第42卷第3期

页      面:152-159页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主  题:杞麓湖 污染物 入湖途径 污染负荷 

摘      要:为准确掌握杞麓湖外源入湖污染负荷,进行精准治污,降低水质富营养化程度,采用现场踏勘、实测、同倍比法对杞麓湖流域外源污染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外源污染物一是通过5条主要入湖河流的径流携带进入;二是雨后通过农业坡面散流区直接汇入;三是通过湖滨农业排涝区的排涝排入;四是通过湖面降雨降尘的自然输入,入湖途径呈现出相似性和典型性特征。通过调查核算,2018年杞麓湖入湖河流区、湖滨农业排涝区、农业坡面散流区、湖面降雨降尘区总计排入杞麓湖的净污染负荷为:COD_(Cr).3632.04t、COD_(Mn)776.68t、TN921.96t、TP39.70t。以COD_(Cr).为例,湖滨农业排涝区、农业坡面散流区、湖面降雨降尘区、入湖河流区每平方千米入湖COD_(Cr)分别为52.07、24.09、11.53、7.54t,表明湖滨农业排涝区的污染治理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优先治理。该研究成果可向承担湖泊保护管理主体责任的政府和部门提供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的治理思路,也为政府在短期内改善杞麓湖富营养化现状和后期保证其得到持续改善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其它湖泊进行全流域污染物入湖途径和污染负荷的调查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理念。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