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灌区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玉米田水热特征的调控效应
Effects of Tillage and Straw Returning Management on Soil Hydrothermal Characteristics in Maize Field of Oasis Irrigated Area作者机构: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730070
出 版 物:《西北农业学报》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年 卷 期:2023年第32卷第7期
页 面:1005-1014页
核心收录:
基 金:甘肃省教育厅产业支撑项目(2021CYZC-54) 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20JR5RA037) 甘肃农业大学伏羲杰出人才培育计划项目(Gaufx-04J01)
主 题:玉米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土壤水热 水分利用效率 积温生产效率
摘 要:为探讨干旱绿洲灌区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玉米田土壤水热特征的调控效应,基于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耕作方式(免耕、传统翻耕)和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下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作方式、秸秆还田显著影响土壤贮水量、耗水量、土壤温度、土壤有效积温、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积温生产效率,且互作效应显著。较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提高了玉米各生育期0~12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降低了玉米拔节至成熟期耗水量、播种至拔节期与吐丝期0~25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及各生育期土壤有效积温。免耕较传统翻耕提高了玉米拔节前土壤贮水量,降低了拔节至吐丝期耗水量,而传统翻耕较免耕提高了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温度及有效积温。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积温生产效率较秸秆不还田分别提高20.3%、23.6%和23.2%。传统翻耕的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积温生产效率较免耕分别提高20.8%、22.6%和12.3%。传统翻耕结合秸秆还田降低了玉米拔节前、吐丝至成熟期的耗水量,提高了各生育期土壤温度与有效积温。传统翻耕结合秸秆还田的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积温生产效率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20.3%~37.9%、22.0%~40.5%和7.0%~32.4%。因此,传统翻耕结合秸秆还田是绿洲灌区玉米高产、农田水热资源高效利用的理想耕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