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长绒棉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收藏

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长绒棉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Capping Methods on Growth and Yield Traits of Long Staple Cotton in Southern Xinjiang

作     者:王亮 郭仁松 田立文 王静 林涛 郑子漂 徐海江 吾买尔江·库尔班 金亮 崔建平 WANG Liang;GUO Rensong;TIAN Liwen;WNAG Jing;LIN Tao;ZHENG Zipiao;XU Haijiang;Wumaierjiang·Kuerban;JIN Liang;CUI Jianping

作者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 新疆农业科学院库车陆地棉试验站新疆库车842099 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乌鲁木齐830052 

出 版 物:《西北农业学报》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年 卷 期:2023年第32卷第6期

页      面:844-85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阿克苏地区科技兴阿项目 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专项(2022B02009-2) 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20D01B36) 自治区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0YFD10010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0YFD1001005) 农业部荒漠绿洲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5107020-201901) 

主  题:农艺性状 长绒棉 化学封顶 生物量 产量 

摘      要:为研究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机采长绒棉株型性状、生物量积累及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以机采长绒棉‘新78’为试验材料,在新疆阿瓦提县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人工打顶(MT)、化学封顶(CT)、缩节胺(DT)和化学封顶(CT)+缩节胺(DT)4个处理,测定并分析不同打顶方式对机采长绒棉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T处理株高和主茎节间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株高较MT处理、CT处理和CT+DT处理增加3.91%、4.79%和7.99%,CT+DT处理对株高的抑制效果最强,MT处理和CT处理无显著差异,但DT处理蕾铃脱落数显著增加28.44%~62.60%;与MT处理相比,封顶40 d后DT处理和CT+DT处理叶绿素SPAD值显著降低4.51%和3.30%,生物量积累量则显著减少12.21%和14.86%,DT处理蕾花铃占比最低,分别较MT处理、CT处理和CT+DT处理降低19.87%、21.12%和17.55%;不同封顶方式对上部铃数、单铃质量及籽棉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处理间单株结铃数、单铃质量和籽棉产量均呈现为MTCTCT+DTDT处理的变化规律,DT处理单铃质量显著较MT处理和CT处理减少4.13%和3.21%,MT处理和CT处理籽棉产量较DT处理显著增加20.24%和13.27%,而MT处理和CT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DT处理抑制生物量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减少上部结铃数和单铃质量,不利于产量形成,而CT处理可有效调控长绒棉的生长,有利于蕾花铃的发育及合理分配,且可保证产量与人工打顶无差异,可以起到人工打顶的效果,是南疆长绒棉较为理想的封顶方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