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粘性泥石流龙头形态与阻力模型适用性研究 收藏

粘性泥石流龙头形态与阻力模型适用性研究

The Morphology of Viscous Debris Flow Head and Its Dynamic Resistance Model

作     者:李彦稷 李浦 胡凯衡 LI Yanji;LI Pu;HU Kaiheng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 版 物:《山地学报》 (Mountain Research)

年 卷 期:2023年第41卷第2期

页      面:216-22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37[工学-安全科学与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39 91747207)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K2019G006)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21JQ-452)~~ 

主  题:粘性泥石流 阻力模型 龙头形态 Euler-Lagrange过程线 数值分析 

摘      要:泥石流运动阻力是泥石流动力学的核心问题。泥石流内部多种流变类型和应力过程并存,目前各类阻力模型难以准确描述其运动阻力。本文基于原位监测与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宾汉模型、湍屈模型、Voellmy模型、膨胀塑流模型四种不同的阻力模型,分析粘性泥石流龙头形态特征与阻力模型的适用性;基于Euler (时间过程线)和Lagrange (空间过程线)两种视角,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蒋家沟实测粘性泥石流龙头形态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改变粘性泥石流的密度和底床坡降,分析四种阻力模型计算结果对这两个基本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综合考虑了固液两相混合流屈服摩阻、粘性应力和分散应力的膨胀塑流模型适用于描述粘性泥石流的运动阻力。(2)宾汉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差较大,而膨胀塑流模型计算结果并未随密度变化产生差异,但受坡度影响较大,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湍屈模型、Voellmy模型计算得到的速度几乎不受坡降变化影响,与实际泥石流不符,初步分析可能与湍流阻力项中残留层的计算受坡降影响有关。本文可为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治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阻力模型选取提供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