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品种改良与环境适应:明清以来玉米在山西的引种及其推广 收藏

品种改良与环境适应:明清以来玉米在山西的引种及其推广

Variety Impro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Introduction and Promotion of Maize in Shanxi Province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     者:闫哲 Yan Zhe

作者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出 版 物:《农业考古》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年 卷 期:2023年第3期

页      面:59-67页

学科分类: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者个人项目“明清以来玉米史资料集成汇考”(项目编号:21VJXG015)。 

主  题:品种 环境 山西 玉米 

摘      要:本文认为,在已有研究中,包谷、玉蜀黍二名被作为确定山西玉米传播源头的重要依据,但在方志载录中,包谷作为学名或通名使用,并不能作为传播源头的判断依据。而结合方志载录的玉米地方性俗名以及方言体系中玉米词汇的命名逻辑即“玉与高粱俗称的组合方式,可以确定山西玉米的传播主要为玉蜀黍一线的延伸,并在清光绪年间出现了一个传播高潮。山西大宗粮食作物的地位则是随着清末民国以来,以“金皇后玉米为代表的良种引进与品种改良过程而逐步形成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