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小鼠脾保留、脾切除抗疟原虫感染的免疫作用及形态改变的实验研究 收藏

小鼠脾保留、脾切除抗疟原虫感染的免疫作用及形态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     者:侯会池 陈维佩 

作者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教研室四川重庆630038 

出 版 物:《局解手术学杂志》 (Journal of Regional Anatomy and Operative Surgery)

年 卷 期:1995年第4卷第1期

页      面:18-23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主  题:脾保留 脾切除 疟原虫 免疫学 形态 

摘      要:采用非致死性约氏疟原虫感染是研究脾脏功能和形态改变的一个很好的实验模型,具有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等优点。非致死性疟原虫感染的保脾组小鼠,依据红细胞感染率,血中^(51)Cr—RBC残存率,脾脏^(51)Cr—RBC清除率,血清抗体水平等动态变化,可分为三期:早期呈现微弱的保护性免疫力,中期已有一定保护性免疫力,晚期表现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力。非致死性疟原虫感染的切脾组动物的外周血红细胞感染在30天仍不能转阴,抗疟抗体(IgG)下降,血内^(51)Cr—RBC残存率升高,外周血红细胞计数持续性降低,小鼠在短期内不能痊愈。半脾切除后剩余的半脾能够替代正常的脾脏,在抗疟抗体(IgG)的生成,血内^(51)Cr—RBC残存率及单位重量脾组织对^(51)Cr—RBC的清除等方面与假手术组无差异。半脾组织薄片自体大网膜内移植在抗疟抗体(IgG)生成,血内^(51)Cr—RBC残存率和单位重量脾组织^(51)Cr—RBC清除等方面,能够替代部分脾功能,明显优于全脾切除组。非致死性疟疾感染的脾移植小鼠能够自愈,贫血可以改善。组织学动态观察半脾切组、脾移植组和假手术组的脾脏,提示在感染染中期红髓内形成血—脾屏障,阻断了正常的血流途径,保护了脾脏内M_Φ、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和造血原始细胞的增生分化,而晚期血—脾屏障的开放。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