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摩擦型自复位梁柱节点的滞回与损伤性能研究 收藏

摩擦型自复位梁柱节点的滞回与损伤性能研究

作     者:卢啸 徐航 张雪敏 

作者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市结构风工程与城市风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年 卷 期:2023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402[工学-结构工程] 081304[工学-建筑技术科学] 0813[工学-建筑学] 0814[工学-土木工程]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22JBMC051) 

主  题:自复位节点 摩擦型自复位连接件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损伤演化 

摘      要:为减小传统钢筋混凝土节点(reinforced concrete joint, RCJ)的残余变形和塑性损伤,便于震后快速修复,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摩擦型自复位现浇梁柱节点(self-centering frictional cast-in-situ beam-column joint, SCFJ),通过在梁端两个削弱区域增设兼具自复位能力和耗能能力的摩擦型自复位连接件,从而减小结构的残余变形,同时将损伤集中在削弱梁段。本文对一SCFJ 试件和一RCJ 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两者的滞回性能、复位能力、耗能能力、损伤演化进行对比分析。并建立了SCFJ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对其滞回性能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SCFJ的损伤主要集中在削弱梁段,实现了损伤可控,SCFJ的混凝土剥落和纵筋屈服均晚于RCJ,损伤程度明显降低;SCFJ的承载力及耗能能力与RCJ相比略低,但残余位移明显减小,在层间位移角为2.5%时,残余位移仍小于0.5%,仅为RCJ残余位移的32%,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