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长安四府村32~10 ka BP期间沙尘暴活动的记录 收藏

长安四府村32~10 ka BP期间沙尘暴活动的记录

Loess Record of Sand-Dust Storm Activity during 32~10 ka BP in Sifu Village, Chang’an, Shaanxi Province

作     者:蔡小薇 赵景波 CAI Xiao-wei;ZHAO Jing-bo

作者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出 版 物:《中国沙漠》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年 卷 期:2005年第25卷第3期

页      面:409-41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国家重点学科项目(SNNUHG04007)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LQG0411)共同资助 

主  题:长安四府村 黄土记录 颗粒成分 沙尘暴 土壤颗粒 灾害性天气 

摘      要:通过对长安区四府村剖面晚更新世后期黄土样品的粒度分析测定,探讨了沙尘暴活动与土壤颗粒组成的关系及32~10kaBP以来的沙尘暴的活动趋势。结果表明,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粗粉砂含量高和粘粒含量低,反映当时沙尘暴活动强烈,反之,沙尘暴活动弱。冰期沙尘暴活动强主要是冰期降水量少造成的,温度低是次要的。古土壤层S10中的粘粒既包含风尘堆积的原始组分,也包含风化成壤过程中对先前发育的黄土L21改造后的次生组分。32~10kaBP以来,沙尘暴活动具有由弱到强的变化趋势,其中23~10kaBP间活动最强。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