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非粮化利用下耕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生态风险和来源解析 收藏

非粮化利用下耕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生态风险和来源解析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Ecological Risks,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Cultivated Land Under Non-grain Production

作     者:邱乐丰 祝锦霞 潘艺 党云晓 吴绍华 QIU Le-feng;ZHU Jin-xia;PAN Yi;DANG Yun-xiao;WU Shao-hua

作者机构:浙江财经大学土地与城乡发展研究院杭州310018 浙江省"八八战略"研究院杭州310018 

出 版 物:《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3年第44卷第5期

页      面:2829-283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基  金:自然资源部平原区农用地生态评价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项目(ZJGCJ202004) 

主  题:土壤重金属 非粮化 风险评估 源解析 杭州湾地区 

摘      要:为探索非粮化利用下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以非粮化问题突出的环杭州湾典型区域为例,采集并测定254个耕地0~20 cm表层土壤样品,分析粮食、苗木、蔬菜和水果这4种不同耕地利用类型的8项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通过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并利用PMF模型解析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As、Cr、Cd、Cu、Hg、Ni和Zn含量平均值都高于土壤背景值,整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存在中度生态风险,其中Hg、Cd和As的单因素污染风险相对较高;不同耕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依次为:苗木水果蔬菜粮食,非粮化利用会造成一定的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来源包括工业源(36.8%)、自然源(28.4%)、大气沉降源(21.4%)和农业源(13.4%).综合认为,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增长是耕地非粮化造成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的直接原因,而耕地周边的工矿企业三废扩散和煤炭等能源燃烧导致的污染物大气沉降,更加速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上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