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高原河流着生藻类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以西藏黑曲、雪曲... 收藏

高原河流着生藻类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以西藏黑曲、雪曲为例

Altitudinal Patterns of Benthic Algal Communities in Plateau Rivers:A Case Study of Heiqu and Xuequ in Tibet

作     者:宋志斌 周佳诚 谭路 唐涛 SONG Zhibin;ZHOU Jiacheng;TAN Lu;TANG Tao

作者机构:西藏大学理学院西藏拉萨850000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版 物:《生态环境学报》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3年第32卷第2期

页      面:274-28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1589) 

主  题:着生硅藻 密度 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 均匀度 样点对β多样性的贡献(LCBD) 海拔分布格局 

摘      要:海拔对生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探究生物群落随海拔变化规律不仅可以确定生物的地理分布范围,而且可为预测生物响应气候变化提供基础信息。然而,目前对于生物群落海拔格局的研究多集中于陆生大型生物,对水生微型生物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西藏昌都市境内金沙江上游支流黑曲和雪曲着生藻类的调查数据,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和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着生藻类密度、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样点对β多样性的贡献(Local contribution to beta diversity,LCBD)等生物群落指标的海拔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两条河流共鉴定出161个分类单元,分属硅藻门、蓝藻门和绿藻门。其中着生硅藻种类最多,占总分类单元数的78.9%,极小曲丝藻(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平均相对丰度:28.3%)、波状瑞氏藻(Reimeria sinuata,平均相对丰度:11.5%)、偏肿内丝藻(Encyonema ventricosum,平均相对丰度:9.3%)和细端菱形藻(Nitzschia dissipata,平均相对丰度:7.2%)为主要优势种。不同海拔的着生藻类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着生藻类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单调递减,着生藻类密度、生物量和LCBD随海拔梯度单调递增,而着生藻类均匀度并无明显的海拔分布格局。海拔对年均温、年降水量、日均辐射量、电导率、溶解氧、浊度和流速有显著影响。进一步解析海拔对着生藻类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机制,发现海拔主要通过影响年均温、年降水量和日均辐射量等区域气候因子进而影响局地环境因子间接影响着生藻类分布格局。电导率、溶解氧和浊度是着生藻类海拔分布格局的关键驱动因子。该研究结果为了解河流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提供了重要信息,为河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