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青桐”“孤桐”“秋桐”——章士钊旧体诗词创作流变论 收藏

“青桐”“孤桐”“秋桐”——章士钊旧体诗词创作流变论

作     者:李遇春 李聪聪 

作者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430064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430070 

出 版 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年 卷 期:2023年第4期

页      面:216-23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编年史》编纂与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8ZDA263)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章士钊 旧体诗词 创作流变 心史 诗史 

摘      要:旧体诗词创作贯穿了章士钊的漫长一生,且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清末至1927年《甲寅周刊》停刊前,章士钊的旧体诗主要表现在冲决旧时代网罗的革命精神、求新求变的政治追求,以及坚守文化底线的韧性战斗力,如“青桐一般的独立人格和蓬勃姿态贯穿其中。其时诗风尚处于雏形阶段,受清末诗界革命派和苏轼的影响较大。抗日战争爆发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因个人失意与家国之悲相交织,章士钊进而转向传统文化寻求精神寄托,诗词中宛如“孤桐的孤独意识和孤高的归隐之志凸显。此阶段章士钊创作颇丰,诗词兼擅,在诗学杜甫、词学稼轩的基础上,形成“以我役文的成熟诗风。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一是借诗词抒发“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喜悦,二是流露出暮秋之年的颓唐,整体表现出“秋桐天高云淡的心境。晚年诗力有所削弱,有陆放翁遗韵。章士钊的旧体诗词创作历程,体现了他从“青桐到“孤桐再到“秋桐的审美心理嬗变,既是其个人心史,也折射了近现代以来中国诗史转变的一个历史轮廓。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