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造礁石珊瑚共生虫黄藻离体培养方法的优化 收藏

造礁石珊瑚共生虫黄藻离体培养方法的优化

Optimization of in vitro culture method for zooxanthellae associated with reef-building corals

作     者:覃良云 许勇前 陈金妮 牛天祎 余克服 梁甲元 QIN Liangyun;XU Yongqian;CHEN Jinni;NIU Tianyi;YU Kefu;LIANG Jiayuan

作者机构: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广西大学、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4 广西大学、珊瑚礁研究中心广西南宁530004 

出 版 物:《微生物学报》 (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3年第63卷第4期

页      面:1658-167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90041,42030502)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8GXNSFAA281328,AD17129063,AA17204074)。 

主  题:虫黄藻 造礁石珊瑚 离体培养 Cladocopium Durusdinium Symbiodinium 

摘      要:【目的】开发一种高效地从造礁石珊瑚中分离、培养共生虫黄藻的技术方法,为珊瑚共生虫黄藻藻种资源储备和生理功能研究积累基础。【方法】首先采用微孔滤网过滤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造礁石珊瑚组织中直接分离或富集共生虫黄藻细胞,然后用改良的L1培养基在96孔板上对所得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后进行单细胞分离、培养和(或)平板划线培养获得单克隆虫黄藻细胞系。对所得虫黄藻单克隆藻株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结合内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2,ITS2)和大亚基(large subunit,LSU)测序进行物种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采用上述方法从涠洲岛的霜鹿角珊瑚(Acropora pruinose)和西沙群岛的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及柔枝鹿角珊瑚(Acropora tenuis)中分离、培养得到3个虫黄藻株系,编号分别为AP21C1、GF21D1和AT21A113。3株藻的ITS2基因型分别鉴定为C1、D1及A113亚系群,系统发育特征分别与已命名的虫黄藻Cladocopium goreaui、Durusdinium trenchii及Symbiodinium natans基本一致。3株藻细胞在对数生长期均有自旋运动且具有贴壁性,其中AP21C1株系的虫黄藻细胞无法在琼脂平板上生长。【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地对珊瑚共生虫黄藻进行离体培养的方法,将对后续珊瑚共生虫黄藻物种资源的探索、利用、生理功能研究等提供有力的技术理论支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