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S波段双偏振雷达一次强雹暴过程观测分析 收藏

基于S波段双偏振雷达一次强雹暴过程观测分析

Observational Analysis of a Strong Hailstorm Based on S-Band Dual-polarization Radar

作     者:吴福浪 李云 方艳莹 姜嘉俊 WU Fulang;LI Yun;FANG Yanying;JIANG Jiajun

作者机构:中国民用航空宁波空中交通管理站宁波315154 浙江省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宁波315012 浙江省宁波市气象台宁波315012 

出 版 物:《气象科技》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3年第51卷第2期

页      面:245-253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03N4192)资助 

主  题:雹暴 三体散射 双偏振特征 粒子分类 

摘      要:利用宁波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和实地冰雹调查资料,对2020年3月21日浙江省中北部一次强雹暴灾害过程(简称“03·21过程)的天气背景和双偏振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雹暴过程环流形势属于低层暖平流强迫类型,雹暴影响过程约4 h,雹暴A和B先以强的对流单体形态移动,在自西向东移动过程中分别加强为超级单体。(2)典型降雹时次具有明显的三体散射特征(TBSS),垂直剖面图上强回波(50 dBz)伸展高度超过-20℃层,低层的弱回波,中高层悬垂回波明显。径向速度垂直剖面图上,雹暴低层辐合,其上叠加了辐散层,使得雹块得以继续形成和增长。(3)冰雹区出现了ZDR冰雹信号,对应的反射率因子(ZH)均大于65 dBz,差分反射率因子(ZDR)介于-2.0~0 dB,相关系数(CC)介于0.80~0.98;当结合ZH、ZDR、CC综合判断云中有冰雹粒子,CC0.9时KDP的“空洞区域也可作为判别大冰雹的依据之一。(4)HCL产品较好地反映了空中冰雹的分布和演变,根据低仰角的冰雹色标、同时结合零度层高度和雹云团下温度递减率值的大小,能更好地判断出冰雹发生的落区和尺寸。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