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对罗非鱼肌球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Effects of pH on the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Myosin作者机构: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湛江524088 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大连116034
出 版 物:《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3年第43卷第2期
页 面:95-103页
学科分类:0832[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08[工学] 083204[工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基 金: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21KJ150) 湛江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建设项目(XM-202008-01B1)
摘 要:【目的】探讨pH值对肌球蛋白乳化稳定性及界面蛋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方法】设定2.0、5.0、7.0、11.0等4种pH值,通过pH偏移法探究其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球蛋白乳化性的影响,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罗非鱼肌球蛋白-大豆油乳液,分析不同pH值条件下罗非鱼肌球蛋白乳液的稳定性、界面蛋白组成及分子结构的变化。【结果】pH为5.0时,肌球蛋白的乳化性最差,乳液粒径最大(P 0.05),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P 0.05),界面蛋白α-螺旋含量最低,无规则卷曲含量最多,乳液在贮藏期内明显分层。调节pH值至2.0、7.0和11.0时,肌球蛋白的乳化活性与乳化稳定性增强,乳液贮藏7 d未分层。电泳结果显示,乳液体系中界面蛋白主要由肌球蛋白重链组成,pH 2.0和5.0时蛋白在界面发生交联聚集,而pH 7.0和11.0时蛋白在界面聚集少,与未经处理的肌球蛋白相比,乳液及界面吸附状态肌球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α-螺旋含量减少(P0.05)。比较而言,pH 11.0条件下,肌球蛋白乳液粒径最小(P 0.05),界面蛋白分子结构部分展开,与油滴相互作用增强,肌球蛋白的乳化性最好。【结论】pH值的变化能诱导肌球蛋白分子结构及界面特性的改变,从而改善肌球蛋白的乳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