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摄片的必要性和内固定... 收藏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摄片的必要性和内固定松动的风险因素分析

Feasibility of reducing perioperative radiography--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internal fixation loosening after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Kirschner wire for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rus in children

作     者:钱闯 景延辉 郑一鸣 王达辉 Qian Chuang;Jing Yanhui;Zheng Yiming;Wang Dahui

作者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上海201102 

出 版 物:《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年 卷 期:2023年第25卷第2期

页      面:130-13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2[医学-儿科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21ZD0113405)。 

主  题: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X线透视检查 围手术期医护 

摘      要:目的探究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摄片的必要性和内固定松动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50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男307例,女195例;年龄为(60.0±27.2)个月;骨折Gartland分型:Ⅱ型224例,Ⅲ型278例。随访中有52例发生松动(设为内固定松动组),余未发生内固定松动的460例设为内固定未松动组。测量并比较患者在术中与术后围手术期的肘关节X线片上克氏针间夹角(夹角1、夹角2)、克氏针有效固定比值(比值1、比值2、比值3)、干骺端骨干角α、肱骨远端前倾角β。收集其他可能影响内固定松动的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出现内固定松动的危险因素。结果术中、术后围手术期X线片示,克氏针间夹角1、夹角2(26.58°±14.22°vs.26.75°±10.70°,41.85°±8.67°vs.41.31°±7.79°)、克氏针有效固定比值1、比值2、比值3(0.904±0.182vs.0.887±0.206,0.897±0.119vs.0.895±0.142,0.890±0.035vs.0.889±0.076)、干骺端骨干角α(86.25°±2.74°vs.85.52°±1.86°)、肱骨远端前倾角β(31.04°±0.97°vs.29.54°±0.45°),以上项目术中与术后围手术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部位(P=0.032)、骨折分型(P=0.041)和术后感染(P=0.004)是造成内固定松动的危险因素。结论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在围手术期间固定牢靠,无骨折移位的风险,术后可考虑不再摄X线片。随访中内固定松动的风险与骨折部位、骨折分型和术后感染呈正相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