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水热型地热资源构造成因模式
Structural genetic model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Sichuan Basin作者机构: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四川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中心成都610081 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8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出 版 物:《地质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3年第58卷第2期
页 面:438-46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602153 41472107 41230313)资助
摘 要: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四川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叠合型沉积盆地,蕴含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四川盆地具有突变型和渐变型两类盆山结构,二者的构造样式存在明显差异,对盆地及周缘的水热型地热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解析盆地及周缘地质构造,明确了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构造样式;详细对比分析已有的地热勘查案例的异同性,提出了褶皱型、单斜型和褶皱—断裂复合型等3大类水热型地热资源的构造成因模式;认为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构造运动与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形成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1)频繁不均匀升降运动导致构造—沉积格局分异,控制着地热储盖层岩性、组合及区域展布;2)构造抬升形成的不整合面和古岩溶作用极大改善了地热储层的孔渗物性和流体输导能力,形成了优质的碳酸盐岩孔洞型热储;3)断裂可能是地下热水的补给通道和输导系统,亦或是阻隔屏障,取决于断裂类型和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4)地下热水易于沿具走滑分量断层和张性断层进行补给和输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