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定域性电化学增材制造三维微螺旋构件工艺 收藏

定域性电化学增材制造三维微螺旋构件工艺

Process for Localized Electrochemic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Micro-spiral Components

作     者:潘佳宝 贾卫平 吴蒙华 苏晓冰 刘涛 PAN Jiabao;JIA Weiping;WU Menghua;SU Xiaobing;LIU Tao

作者机构:大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连116622 

出 版 物:《中国表面工程》 (China Surface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23年第36卷第1期

页      面:95-10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702[工学-化学工艺] 0809[工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工学] 0817[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13[工学-建筑学] 0703[理学-化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5071)。 

主  题:增材制造 定域电沉积 微螺旋结构 初始极间隙 极间电压 脉冲占空比 

摘      要:针对电化学增材制造已有较多探究,但研究内容多为工艺参数对柱体成形质量的影响,工艺参数对微螺旋构件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法研究极间电压、脉冲占空比和初始极间隙对微螺旋结构直径、体沉积速率和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数字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微螺旋构件进行检测,得出极间电压为4.0~4.4 V时,可以制备出直径均匀、形状规整的微螺旋结构,微螺旋结构体沉积速率由210μm^(3)/s增长至5 728μm^(3)/s;而电压增至4.6 V时,微螺旋结构出现大量瘤状沉积。当初始极间隙从5μm增加到20μm时,微螺旋结构平均直径由128μm增长至163μm。极间电压为4.2 V、初始极间隙为10~20μm时,随着初始极间隙的增大,微螺旋结构底部明显变粗,直径波动较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轴联动控制阳极运动轨迹,定域电化学增材制造三维微螺旋构件,是三维金属微结构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法。试验优化参数为极间电压4.2 V、脉冲占空比60%和初始极间隙5μm时,得到微观形貌质量较好、直径均匀的微螺旋构件(圈数为2圈、螺距为400μm)。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