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创作的主观价值探究 收藏

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创作的主观价值探究

Research on the Subjective Value of Artistic Creation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作     者:叶思琪 夏添一 Ye Siqi;Xia Tianyi

作者机构: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出 版 物:《艺术科技》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3年第36卷第4期

页      面:124-126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3[艺术学] 1301[艺术学-艺术学理论]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81104[工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工学] 0835[工学-软件工程] 0811[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2[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主  题:人工智能 艺术创作 主体性 

摘      要:人工智能在为艺术提供新的创作载体的同时,其强大的创作功能引发了艺术界怀疑论者的恐惧和思考,艺术创作的主体是否会被碎片化、被技术破坏或异化,人类的艺术创造力是否会被颠覆,成为重要问题。回顾艺术发展的历史,从历史的逻辑和发展的动力分可以看出,新的艺术范式的建立和转变,很大程度上基于技术和媒介的进步所引起的社会转型和生产。在20世纪大工业生产的合作机制下,艺术价值被重新定义,思想表达成为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的核心,成为历史艺术叙事的核心。自此,艺术不再仅仅是一个视觉问题,而是与社会整体环境密切相关、受社会影响的产物。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由于人类艺术的发展并没有逻辑规律可循,而人工智能仅能对现有数据库进行学习创造,因此无论从实用技术上还是哲学理念上,人工智能都很难取代人类创造的艺术价值。但是,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如果未来技术的发展超出了人类的控制,如果人类艺术目前赖以生存的人文价值体系因为技术的发展而消亡,那么人类社会的底层结构将发生质变。这种变化也将导致艺术的彻底重塑。当艺术处于自身人文传统与人工智能发展对抗的初期,艺术的思考必须从更宏观的层面去关注人类现实对人类艺术主体性的保持,应该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核心理念。基于此,文章对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创作的主观价值展开研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