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收藏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Rule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ydrocarbon enrichment of Urxun——Beier Depression, Hailar Basin

作     者:平贵东 吕延防 范立民 付晓飞 孙永河 高煜婷 

作者机构:东北石油大学CNPC断裂控藏研究室黑龙江大庆163318 东北石油大学 "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开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黑龙江大庆163318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 地球物理勘探二公司黑龙江大庆138000 庆新油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安达151413 

出 版 物:《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13年第44卷第10期

页      面:4167-417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0[工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06[工学-冶金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5[工学-水利工程]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13[工学-建筑学] 0703[理学-化学] 0814[工学-土木工程] 082002[工学-油气田开发工程] 0702[理学-物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2163) 

主  题:乌尔逊—贝尔凹陷 油气富集规律 主控因素 隆起带 油气聚集带 

摘      要:在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油气富集区带进行刻画,分析总结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藏具有两期成藏,伊敏组晚期烃源岩大量排烃,控制早期原生油藏的形成,伊敏组末—青元岗组沉积时期盆地反转,受活动断层调整形成次生油藏。纵向上发育中下部两套含油气系统(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与主动裂陷含油气系统)和一套上部含油组合,油主要分布在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1)断-盖共控油气富集层位,盆地发育南一段上部和大一段两套区域性优质泥岩盖层,控制了中下部含油气系统油气富集。晚期盆地反转,部分断裂活动使得油气穿越盖层运移至大磨拐河组形成次生油藏;(2)源-储共控油气分布范围,中下部含油气系统均发育一套烃源岩,其中南一段中部源岩为优质源岩。受大气水淋滤和有机酸溶蚀作用部分区域发育优质储层,烃源岩与优质储层的时空配置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范围,油气以短距离侧向运移为主,洼陷中生成的油气优先在附近优质储层中聚集。(3)断-隆-扇共控油气聚集部位,中央背斜带控制潜山油藏聚集,滚动背斜带控制形成构造油藏,反向断层下盘掀斜隆起带与中央隆起带控制中下部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受反转构造影响活动的断裂控制上部含油组合油气聚集,近岸水下扇及三角洲前缘砂体控制洼漕中心油气成藏形成岩性油气聚集带。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