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工程的模糊随机损伤敏感性
Comprehensive sensitivity on fuzzy-stochastic damage field of embankment structure作者机构: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58 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出 版 物:《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
年 卷 期:2011年第45卷第9期
页 面:1672-167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0104[工学-工程力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1503[工学-水工结构工程] 0801[工学-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79046,5110911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0470344) 浙江教育厅资助项目(Z201119560)
摘 要:为揭示非确定参数和广义损伤泛函对广义损伤场及广义损伤可靠度影响机理,基于自适应模糊随机损伤力学模型,以荆南长江干堤为例进行局部裂纹尖端应变能密度分析,证实了经模糊识别后,广义损伤场分析区域较之常规损伤模型宽广,符合工程结构具有多种可能工况和材料失效范围复杂的事实.考虑核心参数的空间变异,就模糊随机损伤增益下的宏观场分布进行敏感性研究,验证了岩土结构在重力工况下采用组合秋千模型进行广义损伤分析,可反映刚柔材料接触部位吸收较多能量从而诱发显著损伤发育的客观实际.采用不同模糊分布对自适应损伤力学模型进行激励分析,表明应用混合破坏准则对复杂结构广义可靠度的精细研究,可综合反映各区域的损伤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广义独立标准正态空间内,模糊随机损伤模型对损伤宏观分布的演绎,展示了材料微观、细观流动破坏诱发的结构宏观能量重分布,揭示了各模糊分布对广义损伤场流动演变的控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