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现代性的抽象空间、矛盾空间和差异空间的生产——以黑格尔、马克... 收藏

现代性的抽象空间、矛盾空间和差异空间的生产——以黑格尔、马克思、尼采为研究视角

作     者:刘怀玉 

作者机构: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系 

出 版 物:《国外理论动态》 (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

年 卷 期:2023年第1期

页      面:58-6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1[哲学] 02[经济学] 010101[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2[经济学-经济思想史]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认知科学范式的相关性研究”(2022&ZD034) “马克思主义美学史”(21&ZD066)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现代性批判 抽象空间 《空间的生产》 列斐伏尔 

摘      要:围绕《空间的生产》这本西方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天书,向来有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文化研究两大解读模式。前者从资本主义转移积累过剩危机的角度理解其所提出的空间化生产方式历史观的意义,后者则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凸显其三元空间辩证法的视野。实际上,列斐伏尔在此书中设下并试图破解的迷局,是西方现代性空间的难题或密码。这就是分别从空间表象出发的黑格尔的“抽象空间、从空间实践出发的马克思的“矛盾空间以及从表征性空间出发的尼采的“差异空间,此三者叠加互动,构成了至今我们仍无法突破而只能徘徊于其中的现代性“阴影王国。其中,黑格尔的现代性是一个让历史终结并用一致性外观来压制、掩盖和取代矛盾的抽象空间;马克思的现代性是促使抽象空间崩溃、新的空间产生的矛盾空间;尼采的现代性则认为抽象空间是本身包含新型空间种子的差异空间。而列斐伏尔的解决问题之道包括理论性推想与实践性案例。从理论角度,他提供了“马克思+尼采式的差异性的空间生产愿景;从实践角度,他认为1950—1970年代的中国道路提供了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可资未来文明借鉴的新型空间生产经验。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