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行配置对南疆复播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Plant and Row Configuration on Growing and Yield of Multiple Planting Soybean in Southern Xinjiang作者机构:塔里木大学农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北大荒集团黑龙江泰来农场有限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162414
出 版 物:《大豆科学》 (Soybean Science)
年 卷 期:2023年第42卷第2期
页 面:194-203页
基 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2019AB02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南疆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支撑计划项目(2022DB015) 塔里木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2110757020)
摘 要:为研究适宜在南疆地区种植的复播大豆最佳株行配置,采用不同株行配置对大豆品种绥农35进行田间试验,设3种行距处理15 cm(H1)、30 cm(H2)、45 cm(H3),3种密度处理52.56万株·hm^(-2)(M1)、55万株·hm^(-2)(M2)、60万株·hm^(-2)(M3),分析株行配置对复播大豆植株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推进,大豆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叶形指数、LAI、LAD和荚果干物质分配比例均逐渐增加,茎干物质分配比例逐渐降低,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H3处理大豆株高与主茎节数最高,分别达到67.38 cm和12.7节,M1处理茎粗与叶形指数最高,分别达到0.64 cm和2.72。H1M3处理在R6~R8期干物质积累最多,且产量最高,达到6 155.8 kg·hm^(-2),H3M2处理产量最低,达到4 142.6 kg·hm^(-2),H1M3处理较H3M2处理产量高48.6%,说明H1M3处理对大豆产量促进效果最佳。结果说明在南疆地区复播种植绥农35适宜的株行配置为行距15 cm、密度60万株·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