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模式模拟的苏皖鲁豫交界区典型月份PM_(2.5)来源解析 收藏

基于模式模拟的苏皖鲁豫交界区典型月份PM_(2.5)来源解析

Source analysis of PM_(2.5) in typical months in the border area of Jiangsu,Anhui,Shandong and Henan based on model simulation

作     者:程先富 周志凌 蔡菁菁 CHENG Xianfu;ZHOU Zhiling;CAI Jingjing

作者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芜湖241002 南京市宁海中学南京210024 

出 版 物:《环境科学学报》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年 卷 期:2023年第43卷第2期

页      面:365-37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271516)。 

主  题:WRF-Chem模式 PM_(2.5) 化学组分 来源解析 苏皖鲁豫交界区 

摘      要:基于WRF-Chem模式模拟分析了2019年1月、7月苏皖鲁豫交界区本地排放对PM_(2.5)污染水平的贡献以及不同污染源对PM_(2.5)浓度和化学组分的贡献.结果表明:WRF-Chem模式合理地模拟了研究时段内苏皖鲁豫交界区PM_(2.5)的空间分布特征,PM_(2.5)的化学组分中冬季NO3-含量最高,夏季SO42-含量最高.在不同的污染源中,民用源是冬季苏皖鲁豫交界区PM_(2.5)最主要的来源,贡献约为35.87%,农业源和工业源对PM_(2.5)的贡献分别为28.71%、22.17%;工业源是夏季苏皖鲁豫交界区PM_(2.5)最主要的来源,贡献达到50.57%,电力源、农业源和民用源的贡献分别为18.05%、15.14%和12.22%.从各污染源对PM_(2.5)污染贡献量的小时变化上看,工业源和民用源对冬季PM_(2.5)贡献量呈现明显的双峰双谷变化特点,其它污染源对PM_(2.5)贡献量的小时变化特征都不明显.冬季应通过控制民用源和工业源的排放来减轻苏皖鲁豫交界区PM_(2.5)污染,夏季应通过控制工业源和农业源的排放来减轻PM_(2.5)污染.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