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文学的“应然性”与语言张力(1930-1937)
The Inevitability and Linguistic Tension of Left-wing Literature(1930-1937)作者机构: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出 版 物:《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3年第63卷第2期
页 面:73-78,15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研究”(21&ZD259)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的想象与叙述(1927-1949)”(17YJA751006)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话语中,反帝反封建和阶级革命的语义学成分随处可见。左翼文艺界有效地将文学创作、文化运动与革命/政治结合起来,实现了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革命/政治语言的有机融合,跨越了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革命/政治语言之间的鸿沟,这不仅带来了一场文学的历史性变革,还令左翼文学话语能够在他者那里汲取到更多的力量和真理。在左翼作家的笔下,流氓无产者、罢工工人、暴动农民和抗日士兵的对话交谈创造了一个最具颠覆性的话语天地,他们往往以看似恶毒的骂语宣告自己的政治立场、反抗态度和破坏本能。无论是从民间交往、市井对话还是从工农俗语、士兵詈骂中,左翼作家总是能领悟到劳苦大众反抗剥削压迫和求索民间正义的强烈诉求,尤其是急切要求改变现状、摆脱现存秩序的心声,这些应然性因素是他们能够持续对革命想象过程加以叙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