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冷涡背景下华北平原一次弓形回波致灾大风过程分析 收藏

冷涡背景下华北平原一次弓形回波致灾大风过程分析

Case analysis of damaging high winds generated by bow echoes in the presence of a cold vortex over the North China Plain

作     者:许长义 章丽娜 肖现 王彦 XU Changyi;ZHANG Lina;XIAO Xian;WANG Yan

作者机构:天津市滨海新区气象局天津300457 天津市海洋气象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4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100081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9 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天津300074 

出 版 物:《气象学报》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3年第81卷第1期

页      面:40-5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天津市海洋气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0TKLOMYB02) 

主  题:致灾大风 弓形回波 冷池 风暴环境演变 

摘      要:为了提高对弓形回波致灾大风环境演变和致灾机理的认识,综合利用多源观测和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20年6月25日华北平原夜间弓形回波的风暴环境演变特征及地面致灾大风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高空冷涡背景下,华北平原处于中层干冷气流与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叠加区域,因此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对流风暴演变可归结为“超级单体-弓形回波-逗点回波三个阶段,风暴环境逐渐从中等强度的对流有效位能和深层风垂直切变向弱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强的风垂直切变演变;超级单体阶段,探空曲线呈“X型分布,负浮力效应为地面大风的产生做主要贡献,动量下传和冷池密度流的作用为辅;弓形回波阶段,由于低层暖平流和地面辐射降温的共同作用,近地面出现较强逆温,850—500 hPa垂直温度直减率增大,负浮力、动量下传和冷池密度流作用均较前一阶段明显加强,导致地面13级致灾大风的形成;逗点回波阶段,850—700 hPa的干层减弱,负浮力作用与超级单体阶段相当,动量下传和冷池密度流作用与弓形回波阶段相当,造成地面大风的形成。最后给出本次弓形回波环境演变和致灾机理的物理模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