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环境同位素的红壤坡地水分运移研究 收藏

基于环境同位素的红壤坡地水分运移研究

A Study of Water Transportation on Red Soil Slope Based on Environmental Isotope Technologies

作     者:谢小立 尹春梅 陈洪松 孟薇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5 桃源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桃源415700 

出 版 物:《水土保持通报》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 卷 期:2012年第32卷第3期

页      面:1-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3001[工学-环境科学] 08[工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华中丘陵区油茶高产良种应用集成示范"(2009BADB1B0403) 

主  题:红壤坡地 土地利用方式 水分运移(土壤水、壤中流) 环境同位素 

摘      要:应用土壤学、水文学研究手段,结合环境同位素示踪技术,从形态学、能量学两个角度,分析了红壤坡地油茶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的运移规律以及壤中流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降雨入渗过程初期0—40cm土层土壤水分受降雨入渗及蒸散发影响最大;40—90cm为过渡层次,水分呈上下交替运移。与浅根系荒草地相比,深根系的油茶林更利于壤中流的发生,同一土壤层次油茶林壤中流产流量较大,但峰值流量较低,产流过程开始早,结束晚;浅根系植被的荒草地降雨多以地表径流形式流失,难以入渗蓄水;同一植被状况,产流量、峰值流量、滞后和拖尾均为上层(0—40cm)小于下层(40—110cm)。稳定性氢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壤中流的发生条件之一是存在相对的饱和层,且产流主要来自驱替而出的原有土壤水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